“以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镇卫生院或者县医院看病、买药,自从门诊‘两病’新政策执行后,我在村卫生室买药按照50%比例就可以报销,不但减轻了经济负担,还不用来回折腾跑冤枉路……”家住旬邑县张洪镇蒙家村的蒙掌印患高血压已经很多年了,按照新模式在村卫生室买药报销后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切身感受到为民办实事带来的变化。这只是该县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在旬邑,还有很多像蒙掌印一样的群众都享受到了医保政策的“红利”。
今年以来,旬邑县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在全省率先设立以县医保管理经办机构为中心、镇办医保服务机构为枢纽、村医保服务室为网底的县镇村三级联动医保服务网络机构,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强大动力。目前,全县城乡居民累计参保23.68万人,参保率96%。
延伸服务“触角”,医保业务“就近办”。全县共设立179个村级医保服务工作室,悬挂医保服务统一标识及相关制度牌,共有村级医保工作联络员181名,具体负责医保政策宣传、医保筹资、门诊特殊病、门诊“两病”、医疗救助和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及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医保经办事项“镇村同办”,将医保经办信息系统权限下放各镇卫生院和各行政村卫生室,为辖区内参保人员提供参保登记、信息修改、门诊特殊病备案审核及门诊“两病”备案报销等便捷服务,夯实基层一线医保工作基础,有效促进医保各项政策落地落实。目前,全县各行政村医疗保障服务室共接待服务群众11万余人次。
畅通数据“经脉”,共享集成“快捷办”。推进医疗、医保、医药等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全县范围内各类定点医疗卫生机构数据汇集。将参保人员信息与税务系统数据核查比对,完善数据信息,统一身份标识,确保参保人员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一致性。畅通人社、医保、乡村振兴、税务等行业部门间数据交换与共享通道,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破除机制“壁垒”,先锋岗位“舒心办”。将分散的待遇审核、异地就医手续办理等业务全部整合到县政务大厅医保窗口集中办公,给予窗口工作人员充分授权,实行“一窗多办”。凡是能放到窗口办理的一律下放,办事群众从申请填表、受理到办结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常态化组织各类培训学习、轮岗实训并设立“先锋岗”,优化服务措施,完善服务制度,规范服务流程,强化业务管理,着力打造“规范、透明、高效”的标准化窗口,提升基层政务服务效能和质量。目前,县政务大厅医保窗口共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报销医药费用共340.55万元。
普及“智慧医保”,无卡就医“码上办”。“真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拿出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能看病买药,再也不用担心忘带医保卡看病报销不了了。”在旬邑县医院一楼大厅,市民张大妈一手提着刚买的药,一手展示自己手机里电子医保凭证生成的二维码,一脸惊喜。
为方便群众“码”上就医,该县大力普及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不断优化群众就医购药便捷度。该县在全县各镇办和定点医药机构对医保电子凭证激活和应用进行任务分解,全力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实现医保服务“从卡到码”全新体验升级。激活医保电子凭证后,医保电子凭证不再依托实体卡,广泛应用于医保查询、报销支付等医保各业务场景,看病买药均可扫码结算,无需排队缴费。通过实名认证,动态二维码展示,确保信息使用安全,真正实现“一码在手、医保无忧”。目前,全县共计107972人激活了电子医保凭证。
开辟“绿色通道”,特殊业务“暖心办”。该县重新梳理优化门诊特殊病报销流程,实现特殊病购药报销就近按月实时结算,做到了“周清月结”,实现了门诊特殊病“集中办”;对符合门诊特殊病及“两病”政策的老弱病残等行动不便群众,开辟“绿色通道”,主动提供上门帮代办服务,抓实了老弱病残“上门办”;针对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积极引导群众“网上办、预约办”,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等制度,做好业务解答,避免群众来回跑,坚持线上线下服务齐发力,做到了疫情防控“安全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